芳华故事

当前位置: 首页 > WISE印象 > 芳华故事 > 正文

芳华故事

杨阳:那里总是红和蓝

发布时间:2015年02月20日 10:22  |   点击数量:

WISE的缘分始于2010年。

身为一名本三院校的大三学生,从WISE的网站上第一次了解到了这样一所特别的研究所。当时懵懂的自己对于学术尚且一无所知,仅仅是凭着对WISE英文教学和对数学基础的严格要求,就莫名的将它作为了自己挑战的目标。从大三开始准备,重新学习一直是自己弱项的数学,尽管也曾经努力付出,但是第一年的考研成绩还是远远低于WISE的分数线,尤其是满分150分的数学,也仅仅考了60分。或许注定了与WISE的相遇,又一整年的日日夜夜,第二次参加考研初试的我终于获得了参加复试的机会。

复试那天,站在经济楼前,我清楚地记得我发了一条微博,“You never know how much I miss you!”

两年的准备终于让我迎来了进入WISE的机会。面试中,老师甲问我,你数学成绩多少?虽然比去年的成绩高了一倍还多,但是当我报出那个数字的时候还是被给出了怎么这么低啊的评价。本就严重忐忑的我当时顿时感觉录取无望。直到1个月后的某个午后收到一等奖学金的录取通知,我才知道终于圆了我的梦。


WISE的生活或许太匆匆,只因为无时无刻不在的压力。或许厦大没有任何一个学院的研究生会像WISE的学生一样,为了在“五高”课上坐在前排而早上7点就在教室门口排长队,更不会有哪个专业的学生能够在两年的时间里长期盘踞在各个自习室。每每跟新认识的外院同学提起自己是WISE的,紧接着的都是一声惊叹原来你是WISE的啊!,虽然自己是个学渣渣,但是这种压力无时无刻不贯穿在整个研究生的三年中。犹记毕业典礼,时任3044am永利官网党委书记的杨振斌在为我扶正流苏时,随口问到我的专业,在得知我是WISE的之后又握了握我的手说恭喜恭喜,不容易啊。

但是我遇见的一群同学却从不是别人眼中的书呆子。虽然我们有着繁重的课业负担,但是WISE学子的课余活动一直丰富多彩着,思享家讨论组,集体跑步活动,羽毛球训练等等。作为一个人员上名副其实的“迷你学院”,WIS连续两年在厦大羽毛球混团赛中击败体量数倍甚至数十倍于自己的学院,栖身全校八强。3044am永利官网研究生委员会第22届、23届研究生委员会中也都有WISE的学生委员。或许只有在这样的压力考验下,才让我们在这里度过的三年更加浓墨重彩。

WISE是年轻的,从机构到人员,所以WISE是充满活力的。活跃的学术氛围为所有WISE的学子提供了近距离接触前沿学术领域的机会。WISE举办的研讨会和大型学术会议,无论从数量和质量上都是一流的。即使如毕业离厦的我,也经常为无法参加某个感兴趣的研讨会而专程向师弟师妹讨要学术简报。甚至于即使现在在进行一些新领域的研究项目时,会突然醒悟原来之前在WISE听过某篇该领域重要文献作者的宣讲。

回忆三年的WISE学习和生活,或许于我个人而言最大的收获就是决定了自己的学术道路。从入学时坚定了找工作并为之做种种准备,到发现自己的研究兴趣和平淡生活的乐趣,这三年是我今后人生的转折点。




带来这种转变的无疑要提到我的导师方颖教授。恩,也就是研究生复试时的老师甲。真的要感念方老师不嫌弃我数学分数这么低收了我做学生,并且一步步引导我的研究兴趣,甚至涉足到新的研究领域以便给我的毕业论文进行相关的指导。他的生活状态和学术态度让我认清了自己将要选择的路。在WISE的三年中,方老师给我的鼓励多过批评,师门的师兄师姐也对我这个后辈帮助很多。或许一个做学术的人,就应该先明白,做一个有趣的人可能比一个成功的人来的更有意义。

转眼毕业快要满一年,匆匆看到院庆通知和自己在WISE的照片,还有躺在邮箱里的文婷老师的邮件。



你看

你看那些褪色片段飘在回忆的窗

或许做着不同的工作

陪伴着不同的人

奋斗在不同的地方

不过,还好

我们有过一段共同的时光


在那总是红和蓝的地方


2015312

杨阳

于香港 清水湾